明知萧靖垣不会对此人提及太多,沈席君知趣地不再多问,将身子转向另一侧的二人,沉声道:“那么如今战况究竟如何,烦请齐王和余大人告知。”
萧靖文忙拱手禀报:“因为怕宫家听到风声,目前在潘州一带的几役都动静不大。不过今日之后,宣将军和王大人便会大军压上。结束战事,也就是这几日的工夫了。”
不过这号称几日的工夫倒也没有齐王所说的这么快,王兆俭和宣绍的军队从东、南两侧逼近代王藩地,若蚕食鲸吞之势,将代王西北军主力逼得日渐北移。而回讫方面的骑兵骁勇异常,自北部一路南下,亦攻占下西北军所属不少领地。
两相夹击之下,大半个月后,终于有一份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递到了上书房的御案上:代王请降了。
消息传到慈宁宫时已经快过了巳时,早朝早已结束。因为户部侍郎安若成等人的谋逆大案正在审查之中,牵连涉案官员不少,偌大的朝班上一时人丁凋零,顺带连早朝的时间都缩短了不少。下朝已久,皇帝该有足够的时间和心腹们商议战情。
估摸着皇帝他们该有了些决议,沈席君这才带着几个随侍走进上书房的门。甫进殿堂,里面的情形倒是让她稍稍一愣,却见大理寺卿郭尚青面色铁青地立在殿中,与吏部侍郎白景瑜相峙而望,满面的怒容。
似乎当值内监也是被屋内情形所引,回头才发现当朝皇太后站在身后,忙不迭地通传:“太后娘娘驾到!”
几位大臣闻声慌忙回头跪地请安,礼数周道,不复往日愤懑之色。朝堂谋乱事后,当朝母后皇太后当机立断勇救朝臣,在朝中声望陡增,连如今肆意临朝干政的行为也没人再阻止,这却是沈席君始料未及的。
对着众臣子一一颔首致礼之后,沈席君径直对着萧靖垣道:“什么事闹成这样,是找到代王了吗?”
萧靖垣点点头,让孙谨递上了代王的请降周表:“王、宣二路大军的包围圈正在缩小,加上北部回讫的压制,代王叛军现在就藏在漠北戈壁一带,要抓他,也不算难。”
却见萧靖垣微微皱眉,神情有些犹疑,周围几位臣子的神色各异,也是面露难色。沈席君疑虑道:“既然已经请降,那有什么可发愁的,可是提出了什么非分的条件?”
萧靖垣叹息了一声,头疼地往身后御座一靠,抬手一指前方不远处的郭尚青:“当然有条件,不然这几位大人何至于在此怒目相峙。”
大理寺卿郭尚青,平素为人刚正不阿,执掌大理寺多年,虽说只是正三品官员,却也算得上是两朝元老。平素不爱多言,但是一旦发起话来也是声若洪钟:“太后娘娘恕臣唐突,只是代王此番请降竟以废妃宫氏和宫大人作条件,简直荒唐,恕我大理寺不能放人。”
言及宫氏,沈席君心中不由得随之警醒,忙转向萧靖垣道:“怎么回事?”
萧靖垣指了指沈席君手中还捧着的奏折,道:“代王说他请降可以,但是要先见三个人:其母宫氏、母舅宫云纬,还有朕。”
沈席君一愣,道:“代王要见宫云纬和宫云绣?”
萧靖垣点头:“是的。说的为其多年在外不能在长辈膝下尽孝而请罪,等了却这番心事之后,他便可就悉听尊便了。”
郭尚青上前一步,跟着怒气冲冲道,“早前废妃宫氏逼宫一案尚未了结,如今宫大人又因户部侍郎谋逆之案正在审查禁足期内,两人都是重案要人,试问臣如何放人?”
大理寺统掌刑狱要案,宫氏兄妹二人又各自分属两件当朝大案,在这一点上,代王的条件确是两度连犯郭尚青的忌讳。
吏部侍郎白景瑜不耐地上前了几步反驳:“非常时期非常事,当以非常手段处理。若代王只见这两人便可化干戈为玉帛,郭大人又何必如此顽固不化。”
郭尚青怒极道:“代王当初起兵的缘由,就是因其母谋逆被擒,才说什么清君之侧迫太后退位。如今落败,还欲私见戴罪之人,是对太后的大不敬。”
“行了行了,都消停消停。”萧靖垣抬手摆了摆,将隐身众臣之后的齐王叫了出来:“六弟,当日宫氏逼宫之事,你也是当事人,对于代王的要求你怎么看?”
齐王萧靖文前进一步,依旧是规规矩矩地垂目敛衽:“既然连郭大人都说,代王的条件是对太后的大不敬,那臣弟觉得此事当由太后决断才是。”
萧靖垣颇为赞赏地一点头,将身子转向一侧的沈席君:“六弟说得也是在理,不知太后娘娘如何说?”
唇枪舌战到最后,竟然将这烫手的山芋丢道了自己的头上,也不知是谁的授意。沈席君敛目斟酌片刻,缓缓开口道:“罢了,时至今日,代王的非分之举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。他想见,就让他见吧。能闹出什么乱子。只是他要见皇帝,这件事涉及皇帝安危,还有待斟酌。”
“代王要见朕的事太后不用担心,朕自由打算。”萧靖垣如释重负地一叹,朗声道,“那事情便这么定了,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?”
却见郭尚青领头的几位刑官各自忿忿退下,不再言语,沈席君上前几步,站至萧靖垣身侧,庄严道:“传哀家懿旨,押罪妇宫氏择日出宫,与代王相见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太后请大家收藏:(www.5ssw.com)太后五四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