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十国,朱由检先后下达了作战旨意。
不过总结起来,实际上也就三个方面的目标。
一是以攻为主,派遣卢象升带领大军,以闪电战,突袭的模式,尽快解决掉十国之中,实际名列前茅的安南。
并派遣一支海军绕道超仙,以两线作战的方式,一面以毛文龙为主,从东江镇开入超仙,一面以海军为主,从北面直接登陆。
二是,加强防御,而这一方面又明指是蒙古部族。
实话实说,虽然你你表现现在的火器很强,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在惧怕蒙古的铁骑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蒙古的铁骑也依然强大,如果不能严肃对待,很可能就会阴沟里翻船。
为此,朱由检决定针对蒙古不是进攻,而是以防守为主,切勿让这支蒙古的铁骑有攻入大明的机会。
为此,仅仅面对蒙古铁骑三四万的兵力,朱由检就直接派出了十万大军,在加上各自边镇的原有兵力。
可以说,朱由检对待蒙古铁骑上,是格外的认真和小心。
至于第三点,就比较简单了。
这也是针对十国中,其他的国家,那就是防御!
同样是防御,不过却不同于面对蒙古铁骑。
在针对这几个国家中,朱由检只是出动了二十万大军,分各个关隘严防死守。
并还会在统帅的要求下,时不时进行短暂,小规模的交战,以及夜袭等等。
也就是在保证敌人攻不进来之于,却也同时在探查这些国家的各自实力,为以后的反攻打下基础。
也是因为十国的突然结盟,打了朱由检一个措手不及。
为此,朱由检甚至都不得不调动天下兵马的三分之二迎战,同时还调动了几乎可以调动的所有粮草。
“速战速决,针对安南务必要打出咱们大明朝的气势来,在短时间内,即使无法占据安南领土,但也要保证打的他们,在无力一战。”
久久过后,朱由检定下了论调!
并还在之后的后勤方面,国家方向方面,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。
比如,铁路的铺设!
以前大明朝的铁路铺设,是以两道线同时开始铺设,一路向安南方向而去,一路则是向辽东而去。
并且在这期间,朱由检还命令工部,不断的增加从业人员,比如普通的百姓和普通的匠人这些。
这些人是经过各地衙门招聘的,每一人的月薪都在三两白银上下。
要知道,这还是最普通的工匠,要是放在一些成手的身上,或者是有等级的匠人身上,这月薪还是会涨的。
也正是因为有各地衙门的做保,所以有无数百姓对其趋之若即。
毕竟这年头活着都难,大多数人更是早些年到处当流民习惯了。
如今只是跟随朝廷的工部队伍施工而已,但却可以获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收入。
试问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反对的?
更何况,这两年大家虽然能下去了,可毕竟没有人不愿意让家人们活的更加滋润一些。
所以在朝廷有大量金银,以及各级衙门的做保下,这招工自然是轻松自在。
甚至早些年朱由检还听说过一个事件。
那就是在当年朝廷刚刚准备铺设铁路,并招工的时候,虽然那会也有衙门做保。
但因为前些年朝廷的不作为(在朱由检之前,以及朱由检刚刚登基的时候,天下流民无数,这在百姓们看来,实际上就是朝廷太黑暗了。)
否则天底下那能有那么多的人活不下去。
又纷纷揭竿起义,跟着各路反王造反?
过到底,还不是对朝廷没了信心,朝廷也没有了公信力!
所以当时招工的计划并不那么顺利,长达三个月下来,也只是招收到了一万多人而已。
一万多人,看似不少,可对于庞大的铁路工程显然还是不多的。
而这些人还多是在铁路铺设的起始段附近的百姓。
简单来说,这些人就是家住在附近,抱着侥幸的心理来的。
结果……
自然是朝廷公信力增加,不仅每个月准时发放俸禄,更会对只是工作几天,但快要活不下去的人,进行支取俸禄。
结果就是,这个消息如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,也为朝廷招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人。
然而,万事都有一个饱和!
仅仅又是两个月过去,朝廷就招收到了工人三万多人,以至于达到了目前工作量的饱和,彻底对外宣布停止招工。
然而这个时代,消息的传递是有延迟性的,所以在那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少则几百,多则上千的百姓前来。
但因为已经停止招工,这些堪堪赶来的百姓,那是看着远处黑黝黝的工匠……哭了!
只因为朝廷的伙食确实不错,由于是高劳动力的工作,所以每顿饭菜里面都会添加肉食。
为此,这些先来的匠人,虽是黑了,但也壮实了。
话说这个时代,除了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富户,一般人哪有这样的壮实?
里外一对比无数人痛哭流涕,一是后悔早先的不信,否则现在这里面就应该有他们了。
二则是呼啦啦的都跪了下去,说什么都要请求当时的官员收下他们。
收,是不能收的。
一是当时技术有限,太多的工人不仅不方便管理,也容易浪费更多的金银,还无法达成预定的目标。
可赶人……
看着黑压压一片跪下的百姓,官员直接就麻了……
这个时候赶人,万一出点暴动,他还能有命在?
要知道,当初大明朝的太祖,可就是借着暴动才有了后来起家的一幕啊。
无奈之下,这名官员也只能一边安慰着赶来的百姓,一边将这个消息传到了朝廷之中。
而朱由检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也同样懵了。
但经过短暂的思考后,他的想法倒是和那名官员相差无几。
那就是直接赶人肯定不行了,倒不是怕他们造反,暴动。
在明军的镇压下,别说这已经聚集起来的万八千人。
就算是再多几倍,也一样能轻松镇压。
但毕竟都是自己的百姓,他也不可能没事就杀人吧?
可收也一样不能收。
因为收下了这一批,下一批怎么办?下下一批怎么办?
总不能永无止境的收吧?
到了那个时候,甭说别的,就是这些人的俸禄,每个月都将会变成一笔天文数字。
所以考虑来考虑去,最终朱由检决定,每人十文钱,打发他们从哪里来,回哪里去。
并加大各个衙门的传达,务必要保证后期不会再有百姓前来。
喜欢我成了崇祯请大家收藏:(www.5ssw.com)我成了崇祯五四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