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数算?”
校直对面的青年一愣,颇为诧异的看向校直问道。
“校直兄此言何意?这朝廷科举,不是应该考八股嘛?”
“八股?”校直简校直皱了皱眉头,“我不是告诉你有空要多看看数算和水质等方面的书籍嘛?”
简校直的话,顿时就让郑瑄诧异的惊呼一声。
“校直兄,这朝廷取士,不是一直以八股文嘛?”
“你呀你呀!”简校直已经快要无话可说了,只能露出一脸怒其不争的表情道。
“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!”
“校直兄此话怎讲?”
“你可知晓,当今陛下自打登基以来,尤为在意什么?”
“这……当然是军事和政务了!”
郑瑄不明所以的回答道,因为当今陛下自从登基以来,就在意两件事。
分别是军事和查抄处置贪官污吏,其中更是犹以他们南方为最。
可以说陛下登基的这几年,光是他们南方就不知道有多少贪官污吏落马,并被查抄了家族。
不过他也不傻,将陛下查贪官的事情,直接归于了政务。
真要说陛下做的,那叫打击贪官污吏,郑瑄完全相信,不被有心人听去还好。
真被听去,他就算不死,那也要脱成皮。
君不见,现在整个南方几乎都在咒骂当今陛下是秦二世,隋二代。
说他惨无人道,泯灭人性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嘛?
更有甚者,更是传言朱由检荒淫无道,嗜杀成性,每天在宫中不杀三五十人,根本就睡不着觉。
可以说,在南方关于朱由检,也就是当今陛下的传言有很多,但绝对没有一条是好的。
至于原因,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。
不过让人诧异的是,就算当今陛下再怎么暴君,这士子也一样该当官的当官,该科举的科举。
简直就是骂归骂,当官发财两不误。
此人名叫郑瑄,年龄不大,今年只有十九岁而已!
而在他面前的简校直却也只有二十岁出头!
两人是至交好友,平常相处也算是颇为和谐。
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记载,这位校直居然是一直没有考上功名,反而是郑瑄此人会在崇祯四年的时候高中进士。
而在崇祯朝,分别是崇祯元年有过一次科举,当时共取士353名。
奈何这两年下来,这三百多人也直接就因为贪污和后期查江南案,刺杀御驾案,折损了近两百人之多。
不得不说,这一波受到牵连的还真是不少,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从侧面衬托出。
明朝的科举取士,这南方还真是“人才”大省。
不过终归历史就是历史,随着朱由检穿越而来,在他的努力下,历史的走向也变化越来越大。
不再像当初刚刚穿越过来时那样,一切还都是历史的轨迹。
如今伴随着他蝴蝶一般的翅膀,可见这次恩科也会出现巨大的变化。
最起码按照历史来说,不管是恩科,还是正常科举,就从来没有考数算的。
“你啊!”再次怒其不争的伸手指了指郑瑄,简校直无奈道。
“你若是信为兄的,那这段入京的时间,你就多看看关于数算和水质等方面的书吧。”
“对了,还有多看看关于军事和为官一方的书籍。”
简校直忍不住好友光阴虚度,无奈也只能再次提醒道。
其实简校直有一些话没说,那就是最好还要看看关于匠人等方面你书籍,哪怕不能学以致用,但多看看也终归是有好处的。
简校直看的透彻,远比现在所有的士子都透彻。
那便是投其所好,上有所好,下有所投。
既然当今陛下先后多次提升匠人的地位,又为匠人们下过恩旨,可见当今这位陛下也是和朝廷以前的那些皇上一样。
都不是按照套路出牌的主!
不同的是,以前那些皇上威慑力不够,所以朝廷还是文官当道做主,这科举自然也就没有变化了。
然而现在这位帝王,那是轻则抄家,重则斩杀,在时不时来一个诛九族。
可以说,现在的朝堂,保准就是这位的一言堂。
既然如此,那科举还不是这位爷说的算?
怎么出题,出哪方面的题,那还不是这位爷的一句话?
简校直也许在八股文方面并不出色,但在大局观上却独有眼光。
不得不说,如果不算八股文的话,此人倒也颇有能力。
第二天,郑瑄和简校直两人便是乘坐着马车从扬州府出发,直奔京城而去。
士子并不一定非要乘坐马车,可若是身家允许,大多数又都愿意乘坐马车。
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,那就是能争分夺秒,在马车上不耽搁自己的学习。
一路上两人结伴而行,很快就各自沉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。
说起来简校直家境清寒,但郑瑄家境还算不错,所以这次租来的马车也是郑瑄掏的银两。
所以在路上,简校直也不禁再次提点了郑瑄一句。
还别说,郑瑄经过简校直的提点,哪怕心中并不相信,可想到自己这半年多一直都在复习八股,现在空余这半个多月的路程,就算看看其他杂书,倒也不是不可。
哪怕最终朝廷没有选数算和军事等题目,他大不了就权当是陶冶情操了。
所以这一路上,两人的面前都摆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杂书,其中有涉及到数算的,也有关系到军事的。
更有一些前辈的心得,关于执政一方的。
就这样,一路上走走停停,直到剩下五天的路上就要踏进京城时。
郑瑄才从杂书中抬起了头,转而又继续学习上了八股。
………………
大明地大物博,能有一些人猜到朱由检哦取士标准,也并不稀奇。
但这终归也是少数。
三月二十六,这一天几乎全国士子都齐聚京城。
状元楼,声声鼎沸,无数士子舞文弄墨。
问鼎阁,同样如此!
而此时的考场也早已经准备好不说,朱由检更是特意找来了孙承宗,让他主持这次科举。
孙承宗此人,略显迂腐,但胜在忠诚,稳重。
所以这次科举交到他的手中,朱由检也能放心不少。
随着朱由检亲自检查过恩科的试卷,并要求修改了几处后,伴随着三月二十七这一天。
崇祯朝最大的恩科,也正式开始了。
天色还未放亮,无数天南地北的士子就已经来到了考场外,在士兵事无巨细的检查下,一名名士子也最终走进了考场。
喜欢我成了崇祯请大家收藏:(www.5ssw.com)我成了崇祯五四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