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多谢祭酒!”
萧阁老哈哈一笑。
这事是陛下早有明示的,但曹祭酒这么一说便是另一回事了。
可以说曹祭酒这话一说,便是真的站在了太学这一边。
“哈哈……国子监和太学必将为武朝培养无数人才。”
“可以想见,武朝的未来必定一片光明,我甚是期待啊!”
“期待一下就好,可怜我们这把老骨头,怕是可能看不到喽。”
“你真是……天上看也可以的!”
“你啊你……哈哈……”
众人有说有笑,深深感染了李明远。
在场的都是学有所成的大家,能这般看得开让人很是敬畏。
他们所期待的是未来的年轻人能够创造辉煌,但对于自己能否看到这样的辉煌,他们却也顺其自然。
豁达至此,其心胸之广阔可见一斑。
这些都是国之栋梁啊!
当然,也有一些是人渣。
并非萧阁老不懂识人,只是觉得应当将太学传播出去。
来的是什么人不重要。重要的是将今天的事好好宣扬。
“诸位,老师曾教导过学生,要勇于大胆的假设。”
“今日天公作美降下如此神迹,不妨我们就验证一番。”
“刚刚银白色之物溶于水之后,此时这大碗已是温热了。”
李明远笑着端起碗,让众人伸手过来摸一摸,以确认真假。
众人摸过之后,全都露出了惊奇的神情,碗竟然真的已经温热了,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点烫手。
“所以,银白色之物溶于水时会放热。”
呵呵一笑,李明远给出了一个结论,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。
一旁的刑部尚书朱瑾急忙记下这个结论,好回去跟陛下禀报。
萧阁老面带微笑,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李明远。
他相信李明远肯定能解释此物产生的这种反应。
“诸位,你们可曾试过熬药?”
李明远笑了笑,一边说着一边让高俅去拿炉子和罐子过来。
熬药的经历基本上都有,毕竟感冒啥的吃药很正常。
“回殿下的话,熬药肯定是有过的,只是不知道您想说什么。”有人笑着点头,已经完全沉浸在了李明远所说的验证中。
他想知道这个现象产生的结果,所以便越来越好奇。
李明远见众人都是如此好奇,便笑道:“没什么,也就是想让大家更直观一些,熬药熬到最后出来的就是药粉,对不对?当然,也可能糊了。”
本来听的很认真,结果最后一句差点没把人笑死。
很真实,大部分人的情况就是把药熬糊了。
众人笑作一团,殿下当真是个妙人!
“来,我们将它倒入罐中加热。”
将碗里的水倒入陶罐中,李明远随即盖上了盖子。
现在的他就像是在给学生上化学课,但他却乐此不疲。
因为,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发现金属钠的人能来太学。
且不管对方是怎样的人,仅仅只是能发金属钠,便足以让李明远对其刮目相看,这样的人才必须找到。
加热陶罐的过程中,众人都有说有笑的。
他们的好奇心没有消退,反而更加浓烈了。
“太子殿下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!”
“是啊!一般人可没有这样的眼界和想法。”
“早知道殿下一直是伪装的,老夫说什么也要当殿下的老师。”
众人很有意思,毫不避讳地夸赞李明远的聪明才智。
以往的流言蜚语,如今反而成了李明远聪明的证据。
这让李明远哭笑不得,果然人一旦出名了,放个屁别人都觉得香。
萧阁老见众人对李明远的看法有了如此大的改观,便笑道:“也不知道当初是谁骂殿下骂的最恨呢!”
“……”
众人面露尴尬。
当时骂的有多狠,今天就有多打脸。
事实证明,他们都看错了。
不过萧阁老嘿嘿一笑,有些得意道:“这不,让我捡了个便宜。”
一向很严肃的萧阁老,今日居然跟众人开起了玩笑,当真是让人没想到。
看得出来他们的关系是真的好,不然也不会这般直接的互相揭短。
他们的年纪相差很多,有的可能相差了十几岁,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朋友,能聚在一起是因为才学。
“哈哈……”
众人哄然大笑。
已经很多年没这么开心了,有种回到年少轻狂的感觉。
看到他们这样,李明远感慨万千,这或许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吧!
“老师,差不多可以了。”
李明远喊了一声,将陶罐放在一边。
陶罐内的水已经快没了,剩下的水很快便被陶罐的余热给烘干。
可以看到,陶罐内有一些白色晶体状粉末。
“竟然真的溶于水了啊!”
众人啧啧称奇,这番操作让他们大开眼界。
原本银白色的东西消失了,现在烧干了水又出现了白色粉末,可见李明远之前所说的得到了证明。
不过还没得他们惊叹完,李明远便拿着陶罐罐口对着烧柴的炉子。
这样的举动让他们很不解,但他们却非常期待,因为李明远会给他们一个解释。
然后,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李明远又往陶罐里注满了水。
“殿下,您这是?”
有人好奇地问了一句。
其实大家都有同样的疑惑,搞不懂李明远这是怎么了。
但萧阁老和曹东卿却瞪大了眼睛,不等李明远说话便伸手去沾了一点陶罐里的水,这种味道很熟悉。
“碱水!”
两人同时惊呼。
哪怕是没有下过厨房的人也听说过才对,碱水乃是最常用的东西。
陶罐内的碱水味道略苦,但比不上常用的碱水味道重,可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,这绝对就是经常见到的碱水。
“什么?碱水?”
众人都不愿相信,便纷纷上前尝了一口。
略苦的味道跟碱水很相似,但他们不敢说这就是碱水。
毕竟味苦的东西很多,他们根本确定这是不是真的。
李明远笑了笑道:“是不是碱水,试一下不就知道了。”
尽管库房烧了,但还是抢救出了一些面粉。
在李明远的示意下,兰若寺的僧人立马会意开始和面。
然后,用陶罐内的水加入面团中,捏出一个个小块开始蒸馒头。
两刻钟后。
放在蒸笼内的馒头熟了。
那一个个圆鼓鼓的馒头,分明就是平日里见到的那种。
众人迫不及待地拿起馒头塞嘴里,蓬松柔软的口感做不了假,陶罐里的水竟然真的是用来做馒头的碱水。
见此情形李明远笑了,武朝的第一次化学实验成功。
喜欢太子殿下何故卖国请大家收藏:(www.5ssw.com)太子殿下何故卖国五四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